核心交換機參數介紹
2017-10-13 16:07:32
在講核心交換機的參數之前,小編現在這里說一下,核心交換機并不是交換機的一種類型,大家不要被誤導了。核心交換機是放在網絡主干部分的交換機。核心交換機比普通交換機的可靠性和吞吐量都要高很多。一般電腦大刀一定的數量用得著核心交換機,像大型的網吧之類有百臺甚至更多的電腦的地方都會用到核心交換機。一般50臺電腦以下的地方用一個路由器就能搞定,不需要核心交換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核心交換機的參數,大家看一下吧!
核心交換機的好壞與以下參數有很大關系:
1、路由冗余利用HSRP、VRRP協議保證核心設備的負荷分擔和熱備份,在核心交換機和雙匯聚交換機中的某臺交換機出現故障時,三層路由設備和虛擬網關能夠快速切換,實現雙線路的冗余備份,保證整網穩定性。核心交換機是整個網絡的核心和心臟,如果發生致命性的故障,將導致本地網絡的癱瘓。小編在本文整理的核心交換機的參數是非常詳盡的,還不明白什么是核心交換機的讀者朋友們要認真看下。
2、轉發速率網絡中的數據是由一個個數據包組成,對每個數據包的處理要消耗資源。轉發速率(也稱吞吐量)是指在不丟包的情況下,單位時間內通過的數據包數量。吞吐量就像是立交橋的車流量,是三層交換機最重要的一個參數,標志著交換機的具體性能。如果吞吐量太小,就會成為網絡瓶頸,給整個網絡的傳輸效率帶來負面影響。交換機應當能夠實現線速交換,即交換速率達到傳輸線上的數據傳輸速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交換瓶頸。對于千兆位交換機而言,若欲實現網絡的無阻塞傳輸,要求:吞吐量(Mpps)=萬兆位端口數量×14.88Mpps+千兆位端口數量×1.488Mpps+百兆位端口數量×0.1488Mpps。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工業交換機,工業級PoE交換機
如果交換機標稱的吞吐量大于或等于計算值,那么在三層交換時應當可以達到線速。其中,1個萬兆位端口在包長為64B時的理論吞吐量為14.88Mpps,1個千兆位端口在包長為64B時的理論吞吐量為1.488Mpps,1個百兆位端口在包長為64B時的理論吞吐量為0.1488Mpps。那么這些數值是如何得到的呢?事實上,包轉發線速的衡量標準是以單位時間內發送64B的數據包(最小包)的個數作為計算基準的。以千兆位以太網端口為例,其計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1,488,095pps以太網幀為64B時,需考慮8B的幀頭和12B的幀間隙的固定開銷。由此可見,線速的千兆位以太網端口的包轉發率為1.488Mpps。萬兆位以太網的線速端口包轉發率,正好為千兆位以太網的10倍,即14.88Mpps;而快速以太網的線速端口包轉發率,則為千兆位以太網的十分之一,即0.1488Mpps。
3、模塊冗余冗余能力是網絡安全運行的保證。任何廠商都不能保證其產品在運行的過程中不發生故障。而故障發生時能否迅速切換就取決于設備的冗余能力。對于核心交換機而言,重要部件都應當擁有冗余能力,比如管理模塊冗余、電源冗余等,這樣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網絡穩定運行。
4、背板帶寬帶寬是交換機接口處理器或接口卡和數據總線間所能吞吐的最大數據量,就像是立交橋所擁有的車道的總和。由于所有端口間的通信都需要通過背板完成,所以背板所能提供的帶寬,就成為端口間并發通信時的瓶頸。帶寬越大,提供給各端口的可用帶寬越大,數據交換速度越大;帶寬越小,給各端口提供的可用帶寬越小,數據交換速度也就越慢。也就是說,背板帶寬決定著交換機的數據處理能力,背板帶寬越高,所能處理數據的能力就越強。因此,背板帶寬越大越好,特別是對那些匯聚層交換機和中心交換機而言。若欲實現網絡的全雙工無阻塞傳輸,必須滿足最小背板帶寬的要求。其計算公式如下:背板帶寬=端口數量×端口速率×2提示:對于三層交換機而言,只有轉發速率和背板帶寬都達到最低要求,才是合格的交換機,二者缺一不可。
5、四層交換第四層交換用于實現對網絡服務的快速訪問。在四層交換中,決定傳輸的依據不僅僅是MAC地址(第二層網橋)或源/目標地址(第三層路由),而且包括TCP/UDP(第四層)應用端口號,被設計用于高速Intranet應用。四層交換除了負載均衡功能外,還支持基于應用類型和用戶ID的傳輸流控制功能。此外,四層交換機直接安放在服務器前端,它了解應用會話內容和用戶權限,因而使它成為防止非授權訪問服務器的理想平臺。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工業交換機,工業級PoE交換機
明白之后在選購的時候心中會有一個衡量標準,避免盲目選擇。核心交換機除了要求可靠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企業的需求來進行配置,這樣才能買到稱心如意的核心交換機。
http://www.inmax.com.cn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工業交換機,工業級PoE交換機